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共10篇)

时间:2024-05-06 05:25:27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共10篇)[本文共7862字]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一

每次迎来新员工,四川分行的魏行长总要讲起“5分钱”的故事......

那是在1985年一天,当时在彭山支行北街储蓄所刚刚参加工作的他为一位农村大姐办理了100元定期存款支取业务,付给客户9.16元利息。当时还是手工记帐,结果第二天就收到了事后监督发来的差错通知书:少付利息5分钱。

按照规定,这5分钱必须送还储户。储蓄所同志费尽周折,终于弄清了那位大姐的住址:一个离县城十几里且还不通车的村庄。“5分钱,仅仅为了送5分钱,值得专门去一趟吗?”魏同志有些犹豫。储蓄所主任是位老银行了,他严肃地说:“工行讲究的是铁帐、铁算盘、铁规章!对储户哪怕是一分钱也不能含糊,我陪你去!”

当天下班后,老主任带着魏同志走了将近两个小时,爬坡越岭,四处打听,终于在天黑时找到了那位大姐的家。老主任敲开门,一边说对不起,一边将5分钱郑重地递到她手中。大姐先是吃惊,继而感动地说:“5分钱也就是买盒火柴,你们还专门跑一趟!工行就是让我们放心哪!”后来,这位大姐逢人就夸工行的信誉好,“5分钱”的故事在当地传开了,她所在村许多人都成了工行的忠实客户。

点评:花两个小时送回“5分钱”究竟值不值得?类似的问题常常会摆到人门面前,但实际上,其中意义又怎能仅以数字衡量?5分钱有时只能买到一盒火柴,有时却代表着千金也换不到的企业信誉,工行人以一丝不苟的“三铁精神”,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最精彩的回答。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二

从手工记帐到微机记帐、从数据集中到云技术,从单物理网点到互联网+,工商银行“科技兴行”之路走得非常艰辛,背后是无数个工行人夜以继日的奋战与拼搏。软件开发中心杭州研发部的杨如龙正是“9991”数据大集中工程的亲历者,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2003年,他有幸承担项目负责人,要在一个月之内将原本分散在二级行的400多个数据库全部集中到全行法人信贷系统,任务艰巨可想而知。期间,系统功能问题、性能问题、数据问题、各类咨询铺天盖地。压力没有压垮他们,反倒更加激发了大家的豪情,全体成员完全放弃了正常休息,进入了忘我的工作境地。

现在大家猜猜:2003年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有的同学搜出来了:2003年爆发了非典型肺炎,广东、北京是重灾区,2003年4月10日《凤凰大视野》描述道:“一夜之间,北京人成了全世界最不受欢迎的人。”杨如龙他们正是4月中旬到数据中心(北京)做投产支持的,安排住宿的大姐很不解地问他,人家都拼命往北京外跑,你们倒好,这个时候还来出差?事实上他们满脑子就是想着怎么能平稳地投上去,不辜负行里的期望,根本没有去关注非典有多厉害。后来,幸好他早走了一天,若晚回杭州一天,根据当时市政府的要求,就要做隔离,因为他是从疫区回来的。就是凭着这样的精神,他们圆满完成了任务。

点评:工商银行从无到有、从成长到壮大正是由于有一代代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工行人的无私奉献、忘我工作。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三

刚才我们大家都了解到工行于2006年实现股改上市。可你们知道背后的艰难和故事吗?当年由于政策、体制等历史原因,四大国有银行多年来都积累了巨额的不良资产,它犹如一座高耸的巨山,横亘在股改上市的道路上。可以说,已经到了技术性破产边缘。2005年4月22日,中央汇金公司运用外汇储备注入的150亿美元(折合人 民币1240亿元)资本金到位。工商银行迅速对现有资本金进行重组,保留与汇金公司等额资本金,其余转为风险拨备,从而使工商银行的核心资本金达到 2480亿元,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6%。2005年4月22日,时任姜建清行长指出,工商银行的改革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紧要的历史关头,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全行上下一定要认清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确保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造顺利推进。 当天下午,全行不良贷款剥离工作专题讨论会举行,不良贷款剥离工作由此拉开了序幕。 工商银行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自上而下,一贯到底”的工作思路,明确要求各分行务必坚决贯彻剥离政策,严格执行工作方案。总行资产风险管理部对剥离工作做出了强有力的组织和缜密的安排,并随时与各分行保持联络和沟通,通过24小时热线解答基层遇到的疑难问题;股改办、信息科技、会计结算、法律、内审等部门协同作战, 推动各项任务顺利开展;行领导还亲赴基层调研、指导,极大地鼓舞了全行的士气,“工行股改,人心大快,甩掉包袱,时不我待”成为工商银行人的响亮口号。 各分行均成立了不良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督察小组,加强对剥离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严密组织、层层推进。参加剥离的员工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可歌可泣的事迹不断涌现:有的员工把早出晚归、通宵工作当成了家常便饭,连续十几天不曾走出单位一步;有的人带病工作,还有的人从医院“逃”回工作岗位……2005年6月30 日,可疑类信贷资产转让账务处理工作按时完成。经过两个多月的拼搏与奋战,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终于胜利画上了句点。至此,工商银行已经全面实现了财务重组。 财务重组完成后,工商银行的资产质量有了很大改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当时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为成功上市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点评:正是在“勤于探索、善于借鉴、勇于创造、敢于超越”股改精神的感召和鼓励下,全体工行员工敢打硬仗、勇于挑战,万众一心,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实现了成功上市,逐步成长为全球市值最大、盈利最多和成长性最好的国际性大银行。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四

 “文化工行·中国书架”项目

“文化工行·中国书架”项目,是2017年工行境外文化建设的一项全新品牌活动。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我们在全球45个国家的281个机构搭建了书架,图中所展示的,就是我们部分境外机构的书架和他们的代言人。

活动源于中宣部“中国书架”项目。机缘巧合中,我们与中宣部下属的五洲出版社商议为境外雇员购买中华文化书籍,对方特别赞同我们提出的“认同中国,方能认同工行”的想法,然后向我们介绍了“中国书架”项目,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了合作协议。

在各国书架制作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有些机构说当地的制作费用特别高,为此,拿着我们的设计图,借着同事回国出差,在国内淘宝制作完成后再带回去。并由此有了很多书架LOGO成品版本,并不断升级。从最简陋的一张白纸,到塑封版,到装裱,各境外机构的具体负责同事在群里非常热闹的秀书架/秀升级版。最终,拼不过硬件的就开始推出代言人,于是有了大家看到的图片。当然,这些都是活动花絮,就活动本身而言,是深受境外雇员欢迎的,包括我们的外派员工也说,有了这些书,我们讲中国故事的能力迅速提高。

同时,这一项目实施后,得到了中宣部的高度认可,开创了“央企”与“央媒”携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项目二期,实现“文化工行·中国书架”在工商银行境外机构的全覆 ……此处隐藏2847个字……手机在手、资金无忧。但大家知道推广之初的艰难吗?面对对网络一窍不通、一味回绝的客户、谈网银色变、唯恐资金被盗的客户,你会如何?这就是张松春当初面临的窘况。他当时在作为 “蓝海战略”第一个试点支行的潮州古巷支行工作。在他看来,支行的经营发展就好比一颗树的成长,要想根深叶茂,除了要有好的种子,还必须要有适合生长的沃土。经过一番精心的探索,他找到了好的种子和适合生长的沃土。这种子就是电子银行业务,这沃土就是广大的客户群。然而,当他开始撒播种子的时候,却遇到了上述难题:他所面对的优质客户群,都是“洗脚上田”的农民企业家,对“网银”抗拒,生怕资金不翼而飞。面对着垒壁,他徘徊了,却又不敢忘记他肩负的使命,于是他在徘徊中苦寻着攻破壁垒的突破口。在责任感的驱使下,他开始了巡回宣传,挨家挨户对全镇规模上企业的老板们开展网银知识普及教育,聆听他们的顾虑,逐一讲解,排除忧虑。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每天回报口干舌燥的他的,只是对牛弹琴的遗憾。张松春没有放弃,他整理收集到的客户的经营信息,努力寻找着解决问题的规律,并突然顿悟了。他发现原来客户经营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古巷镇的道路拥堵,经常塞车,而企业都是在市区多头开户,工人工资又都是发现金,结算极为不便,工人管理无序,严重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效率和安全。至此,他找到了解决难题的钥匙,信心十足地武装自己,将灵通卡+网上银行+工行信使做为利器,开始了攻城之战。通过实地演示,网上银行和工行信使方便快捷的优点使客户心动了,U盾严密的保护措施和操作规范使客户消除了安全顾虑,灵通卡做为工资卡,使客户减少了提现的风险而员工管理却变得更加有效。当然,不会打字的老板也无所谓了,可以用手写板嘛。终于,全镇最大的一家企业被他攻下了,开始用网上银行代发工资,一次开了700多张灵通卡。随后,以点带面,一而十 ,十而百,灵通卡+网上银行+工行信使的组合产品铺开了,开卡的人多起来了,ATM的交易旺起来了。接下来,他把法宝传给了员工,全行一齐帮客户念起了经营中的难经,用电子银行为客户提供便捷的结算,并以优质的售后服务,使网银真正“网”住了企业老板,用灵通卡“卡”住了他们的工人。经过几年的努力,电子银行业务成为古巷支行经营的一大亮点,而该行也成为辖内自助银行交易量最大的基地。

就这样,张松春以水滴石穿的毅力,带领员工为电子银行业务培育起了生长的沃土,并一齐用汗水耕耘着这片沃土,使古巷支行的客户群迅速做大,奠定了支行的经营根基,也为后来资产业务的顺利开展做了厚实的铺垫。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十

贾艳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工商银行一度是个排队的银行,可是大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面对这种排队的状况,我们的工商银行又是怎么应对的?今天我们就带来全国劳模贾艳的故事。

由于承担社会责任,工商银行为许多企业代发工资。这些客户大多是年龄偏大的中低端客户,不会使用电子银行,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便会来工商银行取工资。同时,工商银行业务的迅猛发展也带来大量的新增客户,因此,工商银行一度成为排队的银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排队问题,打造网点核心竞争力,从2015年12月至今,辽宁分行沈阳皇姑支行三年磨一剑,四期改革见创新。

一是创新的管理模式。皇姑支行实行创新的群落化管理模式,推进营业网点转型升级,根据网点规模划分为核心网点和卫星网点,实行分组管理,优化网点劳动组合,业务上达到减人增效、削峰填谷的效果。群落化的区域管理,充分整合资源,网点间联动配合,实行弹性工作制,按照“闲时营销,忙时上柜”的原则,明确各组柜员岗位和新增营销岗位的职责要求,员工在柜员和营销岗位间进行双向流动。二是创新的渠道调整策略。在渠道布局上,将网点分为五大区域,使得支行网点呈现出一个专属(公积金)、两条商街、三大中心、四类领域(养老、行政、文化、生活)的总体格局。三是创新的团队模式。在原有的网点阵地团队基础上,支行组建了多个团队,以应对不同业务发展的需要。包括:直营团队、远程维护团队、个人综合贷款团队、上门服务团队。四是创新的考核机制。支行确立了《网点负责人团队群落化绩效考核办法》和《零售条线客户经理综合化考核办法》,对区域化管理和多条线客户经理等支行特色模式的管理和考核进行明确。五是创新的服务文化。将服务对象定位于“客户和员工”,助推“员工暖心工程”、“动线治理工程”、“客户贴心工程”、“厅堂升温工程”四项工程,通过强势的服务文化助推经营业绩的攀升。

通过创新不仅解决了排队问题,更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使总行智慧零售经营转型的基本方略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开展大零售改革,提升了营销能力、营业贡献、整体外拓能力和网点综合竞争力,打造了具有“皇姑特色”的创新文化。

案例十一

罗欣故事:

2002年,工商银行进入到了股改上市前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最为艰难的阵痛期,吃大锅饭的格局彻底被打破,人浮于事的现象不复存在,减员增效势在必行。也正是在那一年,三十出头的已成长为一名广受称赞的业务能手、技术骨干及服务标兵的罗欣在支行的全员竞聘中脱颖而出,走上了基层管理者的岗位。这一干就是十几年,有苦有乐、有汗水也有泪水。她说起盘南电厂成立之初,电厂所在地响水镇晴天黄沙弥漫、雨天满地稀泥。为了给电厂的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她们到现场给客户布置办公室,帮客户打扫卫生,甚至连客户宿舍里铺床叠被等细枝末节的事都一一做好。由于客户都是从外地到盘南工作的,她们的真情真意、细致入微打动了客户的心。从此,和工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自然而然所有业务也落户于工行;2004年镇胜高速公路还在建设,其中十三个标段落户盘县支行,为了给施工标段做好服务,支行代收这些标段的施工保险费,当时分管行长和她都是女同志,但为了顺利收取保险费,寒冬腊月冰天雪地里,她们沿着泥泞的山道一个工地一个工地的跑,当时标段都在深山里,是在没有路的地方修路,是那种板房,地震灾区那种。车子开不进去要步行,贵州山区一到冬天就是凝冻。又冷又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去找到人。有些标段要反复去谈几次才能达成目标。她们在代理保险的同时,还给老乡代理拆迁款,当时是发存折,冒着鹅毛大雪到村里一户一户发,很多村民都感动了,自发给她们生起煤火取暖。当时行长也是女同志,都是三十多岁,孩子又小,但一工作起来根本顾不上这些呀!都是丢给家里老人照看。对家人,亏欠呀!但她们的辛勤劳动给标段带来了便利和高效,得到客户的称赞。这项业务当年就收取了几百万元保费,创中间业务收入几十万元,超额完成了全年中间业务收入......就是靠着这份拼劲和干劲,罗欣在每个岗位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成长为全国劳模。

2015年4月28日是她46岁生日,也是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日子。能在人民大会堂以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生日,她做梦都不敢想。从北京载誉归来后,她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罗欣劳模创新工作室”。用闪光的劳模精神激发员工勇于担当,铸造新时期“工匠精神”。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有多名员工成长成才走上管理岗位,其中还诞生了一名“六盘水市劳动模范”五一前夕他还获处了“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让劳模精神星火传承。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共10篇)[本文共786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